這個全譯本如何呢
第一章:安東尼二帝時期之帝國幅員
第一部
導言──安東尼二帝時期之帝國幅員與軍威
基督紀元後第二世紀,羅馬統治的帝國的幅員,涵蓋地上最佳的美域,擁有世上最文明的人
口。那片廣袤王土的疆界,有著由帝國悠久的聲威與紀律嚴明的勇將戌守。經由溫和卻力量
強大強而有力的法律、風俗約束濡染,各省之結合亦凝聚鞏固。境內愛好和平的居民,享
用、濫用著帝國的富裕豪奢。自由憲法政體的形象,則恭敬體面地繼續維持:國家主權似乎
仍由羅馬元老院似乎仍掌有國家主權,行政權力卻全付政府的行政權力卻全付交託皇帝管理
政府的行政權力。一段八十多年的幸福歲月期間,政事先後由尼法、圖拉真、哈德良,以
及兩位安東尼德能兼備地治理。本章及下面兩章,便是要描述這五位皇帝的盛世景況。
其後諸章,則從馬可斯安東尼之的逝世寫起,推衍演繹出與與帝國衰亡攸關有關的首要
局勢事件情由情勢由。帝國衰亡,實屬驚天動地之變,永世銘記,今日地上眾國亦仍有所感
焉。
羅馬人開疆闢土,的重大斬獲,均在共和階段取得完成;進入帝治,大體而言則則以守成為
已足,旨在保有帝國疆土,俱是前此在元老院政策推動、執政官好勝競尤爭競傚、加以人民
尚武熱情之下早已獲致的戰果。初始的七百年間,勝利的捷報紛至沓來;卻要待得奧古斯都
登基,方才放棄這種征服全天下的雄圖,開始在公民議會中導入溫和節制的精神。個人的天
性與處境所致使然,奧古斯都傾向主和,因此他自不難看出:當前不可一世的羅馬,所可期
於軍事勝算者實遠不及其所可慮者;況且遠征之舉,往往日顯艱困,情勢益不可測,攻掠之
所得亦愈不穩,往往弊多於利。奧古斯都個人的經歷,亦加重了這層逆耳省思的份量,因此
他深信若審慎地威服誘導,想必不難令最桀傲難馴的蠻族妥協,取得但凡所有維繫羅馬安全
或尊嚴所繫需的一切讓步。於是不再使自己及其軍團暴露於帕提亞人的利箭鏃之前下,卻
改以一份體面條約,換回了自大將克拉蘇戰敗以來即已遭擄的旗幟與俘虜。
奧古斯都麾下的將領,在他君臨初期,曾打算以軍威削弱依索匹亞與阿拉伯西南區。大軍推
進幾近千里直至回歸以南,可是炎熱的氣候不久便迫使迫使將入侵者退走打道回府逐回,保
全了這些偏遠之地的安和良善良住民。至於歐羅巴本地的北方諸國,根本就不值得費銀耗力
征服。日耳曼地的叢林、沼澤之中,儘是一支一族吃苦耐操的野蠻種族人,若把他們的自由
奪去,這蠻族連性命也不顧惜。而且初次遭擊,他們雖似乎屈於壓境的羅馬大軍壓境的威力
之下,旋踵卻能在絕望中孤注一擲,重獲獨立自主。如此情況,不由使奧古斯都思及命運榮
枯勝負之不定。臨終床上,皇帝的遺言在元老院公開宣讀。他留給後繼者一個寶貴遺命,殷
囑他們限守於彷彿是老天爺似已為帝國設下的天險與地界之內:亦即西邊的大西洋,北邊方
的萊茵、多瑙二河,東為幼發拉底河,向南則是阿拉伯與非洲的多沙荒漠。
世人有幸,總算可以稍安;奧古斯都睿智推薦的溫和作法,幸得隨之繼位的諸帝採納,原因
既出於畏勞,亦由於惡性使然。初期幾位凱撒或一味追求逸樂,或忙於推行暴政,鮮少領軍
衝鋒,亦難得出巡外省。然而但是皇帝他們自己雖雖因因懶怠而疏忽戰功,卻卻也決不能容
忍部屬功高震主。臣下若有任何軍功令名,都被視為忤逆大逆無禮,干侵犯了唯君王獨擅的
天威特權。於是徒謹守住受命照管的邊土,卻不得有嚮往征伐之心,遂成每名羅馬將領的職
責,亦是其身家利害之所繫。否則有喪命之虞者不僅限於遭征服的蠻族,他將軍自己身家恐
亦難保。